苏博士谈免疫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特点
免疫是动物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和生理平衡稳定的能力。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二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共同发挥机体防御疾病的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的生理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是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包括皮肤黏膜的隔离作用、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酶的消化作用。非特异性免疫形成机体防御疾病的重要屏障,皮肤和黏膜是机体抵抗病原的第一道防线,巨噬细胞和补体等形成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具有如下特点:作用范围广,对所有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反应速度快,当病原侵入机体后即刻发挥杀灭和清除功能;稳定性好,不受入侵抗原种类、强弱和次数的影响;具有遗传性,能遗传给后代。
特异性免疫的生理特点
特异性免疫是动物机体经后天感染或人工接种疫苗而获得抵抗特定病原感染的能力。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特异性免疫构成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具有以下特点:特异性强,它只对引发免疫的相同抗原有作用;不具有遗传性,特异性免疫是机体自身在接触抗原后才能形成,不能遗传给下一代;反应速度慢,机体接触抗原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并且个体差异、品种之间以及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当抗原物质入侵机体以后,首先发挥作用的是非特异性免疫,而后产生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非特异性免疫虽然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高致病性病原体杀灭作用弱,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协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特异性免疫尽管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所以两者之间的结合才形成了家禽完善的免疫力。
针对目前的养殖情况,环境污染严重,养殖规模大,饲养管理技术水平差,仅仅依靠疫苗免疫来提高家禽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已经不能有效地防控疾病了,特别是当前我国家禽养殖生产中80%以上的禽群都存在免疫抑制,即使接种疫苗,也不能有效激发特异性免疫的功能。所以,提高家禽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是增强特异性免疫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抗疾病的基础。
征宇公司生产的免疫调节“123”方案,历时4年通过实验室试验和临床试验双重验证得出以下结论,该方案可显著提高家禽的免疫器官指数以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在接种疫苗时能明显降低疫苗的不良反应,减少免疫空白期的感染率,提高疫苗的抗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