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腺胃炎、肌胃炎之我见
近两年来在山东德州、济南、聊城、滨州等以养殖817肉杂鸡为主的地区流行一种以肉鸡采食量普遍不达标,生长缓慢,发病日龄早,瘫痪、出栏大幅度推迟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本人走访了大量市场尤其是鲁北市场,总结出本病的发病特点:鸡群的整齐度普遍很差,多群发,疾病频发,混合感染严重,以消化系统发病最为严重;发病率高,个别鸡群达到60%以上。临床上大部分的兽医多数是按腺胃炎的治疗思路配合肠毒综合征的治疗原则来综合治疗,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这让许多的业内人士感到很困惑,现就我个人观点阐述如下:
【临床症状】最早鸡群在3日龄就开始发病,鸡群粪便不成形或者西红柿样,出现打蔫鸡只,死亡率不高,若得不到及时控制,7日龄新城疫免疫后病情严重,死亡率没有大的变化,只是鸡群增料缓慢,或不增料。14日龄免疫法氏囊疫苗后则鸡群发病率开始越来越严重,而且死亡率会不同程度的有所增加,鸡群的整齐度越来越差,30日龄以后鸡群混合感染更加严重,采食量越来越低,体重严重不达标,出栏时间推迟,并且与病毒性疾病混合感染。
【病理变化】死亡鸡只大多较瘦,爪子发干,脱水,日龄较小时腺胃肿大如球,腺胃壁变硬,腺胃乳头肿大,用剪刀轻轻一刮则有清色液体喷出;发病后期腺胃壁松软失去弹性,腺胃乳头凹陷,用剪刀刮则有粘性白色分泌物,严重的有黑色分泌物。肌胃角质层干燥皲裂,或有黑色糜烂或坏死区,将角质层去除则肌胃壁有出血斑。大多数鸡只腺胃肌胃充满饲料,而肠道多空虚无内容物,肠道变细,伴有肠毒综合症。
【治疗体会】
1、首先饲料中必须拌入防霉脱霉的药物,防止霉菌毒素慢性中毒;在雏鸡近舍后2日龄使用“脱霉强”全天拌料。
2、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a、因为鸡群腺胃肌胃存在炎症,有炎症就会有发烧现象,鸡群处于低烧状态,采食量达不到标准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第二步要清热解毒,使用“清热凉血”进行饮水。
b、因为鸡只腺胃肌胃发病导致胃动力明显不足,所以饲料里最好拌入健脾利胃的中药(健胃散等)帮助提高胃动力,促使饲料正常运化消化。
C、针对进的鸡雏很早发病的鸡群,最好能尽早加入提高免疫力,解除免疫抑制的药物(如免疫调节“123”方案)。
3、针对不同的腺胃炎症状的鸡群采用不同的治疗药物:
a、针对腺胃柔软者,采用胃酸抑制剂来进行辅助治疗,如西咪替丁拌料。
b、如果腺胃肿胀者,采用胃酸抑制剂效果往往不理想,最好采用益生素或者酸化剂来进行辅助治疗效果较好,如“亮健”饮水。
4、针对饲料原料普遍涨价的情况加上国内玉米的紧缺,玉米的质量很难过关,尤其是近年来玉米霉变情况日益严重,所以即便是没有发病的鸡群最好尽早采取全程加入脱霉剂和健胃消食的中药来对鸡群进行保健,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5、减少各种应激,增强鸡只抵抗力,解除免疫抑制,从根本上解决鸡只抗病力低的问题,征宇公司推出的免疫调节“123”方案可有效的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增强免疫系统的生理机能,解除免疫抑制,降低肉鸡的发病率。
【总结】本人认为今年腺胃炎肌胃炎大面积流行不是什么传染病,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虽然不是传染病,但造成的损失比任何传染病都巨大,究其原因:我认为首在饲料(霉变、原料的替换),其次种源的污染造成雏鸡的垂直传播(带毒,带菌,带霉),最后在于饲养管理过程中各种应激因素的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