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博士谈免疫之
——幼龄雏禽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免疫抑制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我国家禽养殖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集约化的饲养,造成饲养密度的加大,应激频繁,加上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目前家禽长期处于应激和免疫失调状态(亚健康)。亚健康已经成为家禽的常态,严重影响家禽的生长性能和生51暗网质。下面我们谈一下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免疫抑制对其生长性能和生产特性的影响。
影响雏禽免疫系统发育的因素
免疫系统受到损伤的状态称之为免疫抑制。 免疫抑制可由传染性或非传染性因素引起,也可由两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很多研究表明,雏鸡在出壳后第1周内缺乏充足的免疫应答性,到2-4周龄时,由于母源抗体下降,对于病毒的感染特别敏感,一旦发生病毒性疾病如法氏囊、马立克或传贫等,将造成终身的免疫抑制。化学药物和霉菌毒素也是造成免疫抑制的常见因素。
免疫器官发育不全或免疫抑制的危害
免疫抑制的表现是综合性的,包括传染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升高、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和总的生产性能变差。免疫抑制导致家禽疾病复杂化,治疗困难化,家禽整体抵抗力下降或抗体水平差异化,饲养中的家禽经常出现零星死亡、陆续发病且很难控制,且多为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禽群一旦出现免疫抑制,二重感染或多重感染容易发生,特别是条件性致病菌。其危害会直接降低育雏前期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免疫器官的正常发育以及疫苗免疫的效果,为后期疾病的感染埋下隐患。
预防措施
家禽疾病中危害最大的还是传染性疾病,在传染性疾病中以病毒病的危害最严重。疫苗免疫是预防家禽传染病的根本措施,但是处于免疫抑制状态的雏禽,常常造成免疫失败,长期或超量使用抗生素等药物,常常会导致情况更糟。因此,在机体处于免疫抑制情况下,使用任何药物和疫苗都是无效的,只有及时修补损伤的免疫器官,加强家禽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才能使疫苗的特异性免疫作用发挥完全,使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机体的遗传潜能、获取最大的生产性能。
目前,解决免疫抑制问题有效的办法就是使用免疫增强剂,但是品种繁多,没有系统的用药方案。征宇公司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根据家禽的生理特点和生长特性研发出系列免疫增强药物免疫调节“123”方案,该方案由安疫肽、肽好和高免多糖组成。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家禽的使用上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肉禽上应用效果十分显著,不仅抗病力强,还能促生长,降低料肉比,提前2-3天出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