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保证让肉食鸡健康安全的出栏?
随着民众对食品安全的日渐重视,提供安全、高质量的食品是肉鸡养殖企业以后在市场中立足的根本,从养殖源头控制食品质量是唯一可行的途径,根据国家对兽药停药期的规定,肉鸡在三十日龄之后的很多抗生素不允许使用,这样导致很多鸡场因细菌和病毒感染等很多因素提前出栏,按照法律规定病鸡不允许屠宰进入市场,只能做无害化处理,这使肉鸡陷入两难局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只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在保证饲料、鸡苗不出问题的情况下,做好养殖关键点成为重中之重。
对国内几个知名养殖企业调查发现,在期所属的自养场,通过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在易发病的关键日龄采取合理针对性药物预防措施,取得了在后期不使用抗生素的药物的情况下,鸡群健康出栏的成功饲养模式。
成功的饲养模式在于主要做好三个关键点,因其三个关键点分别在于十日龄、二十日龄、三十日龄左右,具体说明如下:
育雏前期:育雏时给鸡提供充足饮水、饲料、合适的温度、湿度,尽量减少各种应激,以促进鸡只各个系统的发育,为以后生产性能发挥打好基础,重点做好10日龄内的保温工作,尤其避免冷风突然吹入鸡舍,雏鸡对温度非常敏感,温度必须稳定,尤其超温后不能降温太快,以免造成受凉;温度是维持上呼吸道完整性的关键,每天保持适宜的湿度,可以减少鸡群呼吸道疾病的发生;每天定时检查鸡舍内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各项指标是否达到,按照鸡群生理需求进行安全通风。
关键点之一:控制好小鸡一免后出现的呼吸道、气囊炎等症状
8-10日龄使用氟莱克、欣奇呼泰,经很多大型鸡场实际应用反馈,连用3天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在10日龄左右出现大群呼吸道、气囊炎症状,为后期不出现蓄积感染提供了保障。
关键点二:在养殖过程中,14日龄左右是引起中后期发病的重点,法氏囊防疫前有时不易发现,球虫破坏肠道,法氏囊防疫后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疾病,在法氏囊防疫时连用3天缉毒肽、奥斯丁,可有效控制因免疫应激引起气管黏膜大面积受损等呼吸道症状,同时治疗大肠杆菌和肠炎,避免接近20日龄时大群极易出现的包心、包肝等大肠杆菌症状。
关键点之三:在养殖后期、停药前,对后期最常出现的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毒病(主要为流感、新城疫、传支)做一次系统净化处理,防止后期出现的病毒病以及继发感染。27-30日龄使用清瘟解毒口服液和氟甲喹可溶性粉;33-36日龄使用高免多糖、双黄连口服液、亮健、新一代强化鱼肝油、可保宁口服液。
30日龄后鸡群密度增大,通风不好控制,最易出现感冒等问题,在之后用一次中药保健药(亮健)可以抗菌消炎,改善肠道消化功能,促进采食明显降低料肉比,有效避免后期常见的过料、拉水现象。
以上方案通过多个大型养殖场的应用表明做好以上的关键环节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药物防控措施,大部分养殖场在30日龄后不用抗生素,也没有出现明显的大肠杆菌、支原体、病毒病混合感染等情况,同时能有效提高成活率,明显改善料肉比,使养殖成功率倍增。(技术员辛艳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