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养殖户应警惕冷应激!
一、冷应激的危害
1、鸡只扎堆
采食量下降,如果育雏前期鸡舍温度较低,雏鸡首先发生呜叫,如果不采取措施,体温随之下降,俯卧在地面上,会致使体温下降更快。为了抱团取暖,鸡只相互拥挤扎堆,即使不停轰赶,只要稍微停止鸡群又会堆在一起,尤其在晚上常常会将弱小鸡只直接压死。鸡只扎堆在一起很少活动,还会严重影响鸡群的采食,进而抑制增重。
2、诱发呼吸道病和腹水症
在冷应激条件下鸡体受冷极易感冒,发生呼吸道疾病,饲料利用率降低会致使鸡只摄入的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足,这样极易形成腹水等病症。另外低温时鸡会增加代谢功能来保持体温,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增加代谢能,继而也会发展成腹水症。
3、卵黄吸收不良发生一系列病变
低温使雏鸡早期不能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而卵黄的吸收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参与,所以冷应激会致使卵黄在腹腔内存留的时问较长,从而增加脐带发炎的比例。同时卵黄里还储存种鸡的母源抗体,没有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来帮助卵黄吸收,还会导致雏鸡出现腹肿、腹胀等病理变化。最重要的是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就不能获取良好的母源抗体。
4、引起消化道疾病
在冷应激下鸡采食的饲料积聚在嗉囊内,会逐渐发酵但不排入胃中,而肌胃和腺胃一直会处于机械摩擦和消化液的分泌中,致使嗉囊、肌胃和腺胃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引起现消化道病症。同时由于无食物排入肠道,而胃液和消化酶的排人则会使肠黏膜严重脱落,引起肠道痉挛、脱水、腹泻等,甚至现败血症。
5、影响免疫功能
温度较低时.雏鸡俯卧在地不太觅食,既不能获得能量,也不能刺激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致使许多传染病(马立克、法氏囊、传支、球虫病等)免疫失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给鸡群带来人危害。实验证明:冷应激对机体的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影响。它可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抑制口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T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细胞免疫水平,同时冷应激还可以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B细胞向浆细胞转化,降低抗体生成,最终抑制体液免疫,导致免疫抑制。
二、防止冷应激的措施
1、提前预温
在进鸡前,鸡活动区域的温度应达到29℃~33℃,如果在地面垫料养殖肉鸡,垫料预温时要不断翻动垫料,使上下垫料温度一致,避免下面垫料潮湿。因为垫料的温度决定着雏鸡的舒适程度。如果在网上饲养肉鸡,最好在网上铺一层消过毒的纸张,可以避免鸡只腹部受凉,减少腹泻和诱发其他疾病的几率。
2、提高舍温
防止发生消化道疾病的根本措施是提高舍温。正常情况下,前天舍温保持在32~33℃,以后每两天降1℃,4~5周时降至20℃~25℃即可。同时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平稳降温,还应注意弱小鸡只需要的温度较高,在阴雨天、免疫等应提供较高的温度。
3、做好保温工作
当外界气温开始降低时,我们一般不再使用纵向通风系统和湿帘,就应将它们用保温的棉被外加防雨的塑料布包起来,做到保温和避免冷风人侵。同时在横向通风的小窗安装导流板,使冷空气与舍内上层的热空气混匀后再降下来,避免冷空气对鸡群的刺激。此外,封闭所有缝隙.尤其注意下水道或粪口,可往这些地方安装保温的插板,避免局部低温和通风短路。
4、协调好通风和保温
往往冬季通风保温是相互矛盾的,为了保温我们将鸡舍封闭得严严实实,致使舍内的空气很容易变的污浊不堪,有害气体浓度较大,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鸡群健康。这就要求我们把保温,采用有效地通风及时排出舍内有害气体,带来新鲜空气。有条件的可以做到自动化调整温度和通风,无条件的可以让有经验的人根据含内氨气含量来及时通风换气。
5、降低舍内湿度
湿度往往和温度结合起来对鸡群产生影响,在冷应激情况下,舍内湿度过大会使鸡群感觉到更加阴冷,产生的冷应激作用会更大,所以在日常管理中应重视饮水管理,减少饮水外溢或洒漏,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减少粪内水分蒸发,做好驱虫,作避免肠道腹泻。如果舍温适宜,可以通过通风来快速降低舍内湿度。
6、增加饲养营养
往饲料中增加高能量原料的比例、降低蛋白质的含量、增加喂料量、保证氨基酸的质量和数量等,可以促使鸡群有效地抵挡寒冷.利于维持体温和生产性能。在冷应激条件下,为了弥补饲料中的能量不足,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这样既可以增加适口性,又可以帮着机体抵御冷应激,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