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创新 ->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

【上一页】   【下一页】

雏禽阶段死亡率高的原因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3


1
​雏禽阶段温度忽高忽低

温度过高,雏禽食欲减退,易患呼吸道疾病,生长发育缓慢,死亡率升高;温度过低,不能维持体温平衡,相互挤堆,会导致部分雏禽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
密度过大,相互挤压

禽阶段禽群密度过大,会造成料槽和饮水器具相对减少,饲具放置位置不当、环境突变或外界刺激均能导致雏禽相互挤压。要应根据家禽品种、大小、强弱等因素进行分群饲养。

3
疾病预防不到位

雏禽的死亡往往与疾病预防不到位有很大关系。养殖户很少注意对育雏的保温设备、料槽、饮水器等日常用具进行消毒,未及时对雏禽进行新域疫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禽流感疫苗等也不及时,若发生疫情,往往造成大量死亡。白痢和球虫病是育雏阶段两大疾病,若不及时发现,会迅速蔓延至整个禽群。 

4
饲料营养不全面

禽阶段,营养最为重要。如动物蛋白、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不能满足雏禽的营养需要,就会严重阻碍生长发育,表现体质瘦弱、生长速度缓慢,甚至发生相应的营养缺乏症。饲料中可长期添加征宇—速溶氨基&C金维他可有效提供雏禽生长阶段的所需营养。


5
禽舍的卫生差

干净整洁的禽舍环境有益于雏禽生长。若养殖户不注意禽舍卫生,长期不更换地面垫料,不经常打扫,舍内温度过高、湿度大、粪便成堆,则极易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因此,搞好禽舍卫生,及时清除舍内粪便和垫料,保持禽舍干燥,定期对禽舍、用具进行消毒,再给予药物预防和治疗,就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

6
不注意禽舍通风

室的空气要保持新鲜。雏禽新陈代谢旺盛,易造成舍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排出的粪便经发酵后会释放大量氨气,这些都是不利于禽群生长发育的因素。因此,育雏舍要注意通风换气,但不应使空气直接吹入禽舍,尤其是外界气温低时更要防止冷风吹入,以免雏禽着凉感冒。

广大养殖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才能有效减少雏禽的死亡。

【上一页】   【下一页】

51暗网 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窦妪工业区 传真:0311-85468990 E-mail:hbzyyy@126.com 邮编:051431

客户服务热线:4000-235-688

版权所有:51暗网 有限公司 备案号:
17c吃瓜网 deep色客 海角社区 91吃瓜网 51漫画